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春节时。
过年么,除了逃不过避不开的七大姑八大姨盘根问底大战,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固定节目。
那就是春晚。
三十多年来,春晚舞台上出现了数不清的经典桥段。
今天麦子就跟大家一起回忆一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相声小品。
一
那一年,没人注意到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王爷和邮差》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失误:朱时茂的话筒上场没多久就坏了。
1984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吃面条》这个节目,其实是私底下练习表演用的,放到春晚舞台上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表演结束的时候观众席最后两排没人,陈佩斯以为节目不好,其实是大伙都笑趴下了。
从《吃面条》到《主角与配角》,从《拍电影》到《警察与小偷》。
小品的质量一步步提升,光是从名字也能看出区别。
原来只是演个段子逗大家一笑,后来是完整地讲一个故事,笑完之后还有思考。
《警察与小偷》和《主角与配角》讲的都是:
身份的错位。
先是警察与小偷的错位。
刚刚逃出来的陈小二一开始是假扮的警察,与朱时茂扮演的真警察用着各自的语言体系竟然对答如流。
紧接着是陈小二开始接受自己警察的身份,不能自拔。
然后被逮捕。
“我是小偷?我怎么能是小偷呢?”
面对最后的错位,除了观众的笑声,只剩陈小二的迷茫。
最精彩的当属主角与配角的错位。
一开始是陈佩斯以配角的身份讽刺主角——不停地抢戏。
“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然后是身份的转换和错位,直到最终的反转。
“我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样的能叛变革命。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也pan变ge命了!?”
无论是表演的细节、台词的传播效果、自嘲的功力还是讽刺的程度,可以说在相同题材的小品形式上基本达到了顶峰。
二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六月六我看谷秀我春打六九头
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
我张不开嘴儿
我跟不上溜儿
你说难受不难受
你说难受不难受
当这段Freestyle在耳边响起,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
那是个和蔼极了的老太太,脸上总带着笑容,身形矫健,个子不高,却精精神神。
她叫赵丽蓉,艺名也叫赵丽蓉,偶尔会在签名使用“麻辣鸡丝”这个外国名字。
“赵丽蓉”的名字,从30后到90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86版《西游记》,她客串车迟国王后。
89年初演电影《红楼梦》,饰演刘姥姥。
91年凭借电影《过年》中的母亲一角,拿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随后又斩获百花影后。
知识点来了,中国第一位国际影后是谁?
赵丽蓉。
按理说,影后赵丽蓉自此应在影视道路上越走越远,可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喜欢她,爱戴她都源于赵丽蓉老师的另一个身份。
小品太后,赵丽蓉。
从1988年到1999年,赵丽蓉老师八上春晚表演小品,两获一等奖,留下脍炙人口的台词无数。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哎呀,这闺女长得可真俊”
“点头儿Yes摇头儿No,来是Come,去是Go。”
······
第一次登上春节联欢舞台演小品时,赵丽蓉六十岁。
那年她与游本昌、王丽云等人合作演了《急诊》,但当时并没给观众留下太深的印象。
直到第二年和侯耀文合作的《英雄母亲的一天》,才真正让亿万观众喜欢上这个一口唐山口音的老太太。
“司马缸砸光”“司马缸砸缸”“司马光砸光”······
《如此包装》,一个在二十多年前就讽刺了为明星立人设的现象。
只会唱评戏的老太太,在经过改港台口音,换无袖衣服,起艺名“麻辣鸡丝”之后,经纪公司就能够保证她大红大紫。
唱完一段恶搞的评戏RAP,经纪人更是笑得嘴都合不拢,仿佛钱就要从天上掉下来。
“这叫评戏呀?”
“这,这就是我们包装出来的评戏!”
“你别瞎说。我算琢磨透了,就你们这种人,把我们这些好玩意儿都给糟蹋了。”
老太太口中的“糟蹋”,今天依然盛行着。
没有实力?不会演戏?唱跳不行?
没关系,包装上综艺立人设就完事了。
1995年的《如此包装》与1996年的《打工奇遇》,则是让赵丽蓉老师的人气达到了绝对的巅峰。
赵丽蓉老师最终于2000年因肺癌去世,享年72岁。
“我的母亲从患病到辞世,跟病魔整整顽强地抗争了17个月零7天!”
赵丽蓉的大儿子盛福春说,医生来为她治疗,她还担心自己吃了药好不了,耽误人家的名气。
赵老师最后一次在大众面前亮相,是在1999年的春晚上,演绎小品《老将出马》。
那时没有人想过,那一幕竟成了与赵丽蓉老师的诀别。
表演时,她唱起了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
这首歌,也成了评剧艺术家,国际影后,小品太后赵丽蓉最后的绝唱。
如今,眼看着2019春节联欢晚会就要来临,20年过去,我又想念赵丽蓉老师了。
三
如果说赵丽蓉是“小品太后”,赵本山则是当之无愧的“小品王”。
从《摔三弦》到《瞎子观灯》,赵本山在东北声名鹊起,再到后来在春晚舞台上的一举成名,赵本山靠的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他就是具备让观众发笑的能力,举手投足,每句台词,都有他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那些都是学也学不来的。
他的表演,用浑然天成四个字形容再合适不过。
看他的小品,观众会经历这样的心理反应过程:
期待赵本山、忘记赵本山、记住角色、称赞赵本山。
谁都知道黑土就是赵本山,但没有人会质疑黑土这个东北老大爷的真实存在。
赵本山强就强在对于“生活感”的拿捏。
《心病》里,赵本山在台上抽搐的这几步。
不但毫无表演痕迹,还把「说别人都是大道理到自己身上一样抽风」的笑点绝佳融合起来。
《昨天今天明天》里,赵本山掏出小本本念诗。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
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语言不但精炼,还特别符合黑土的角色设定。
本身没什么文化,在新时代语言冲击下又总想来两句「洋气词」的死要面子。赵本山拖鞋“上炕”,黑土的性格特点也就全出来了。
2011年春晚上的小品《同桌的你》,成为了赵本山在这个舞台上的谢幕之作。
从1990年到2011年,除了1994年因故未能参加春晚,赵本山几乎做到了全勤。
21个小品,是赵本山留给春晚舞台的记忆。
很少有观众计算过赵本山一共演过多少个小品,塑造过多少个角色。
但赵本山小品中的那些台词,大家张口就来。
那些经典的桥段,我们随时想起,随时就会在脑海中播放,清晰如昨。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
赵本山的时代过去了,春晚的时代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前几天的消息,蔡明的节目,在今年春晚上被毙了。
我们突然想起,已经好久没见到郭达,黄宏的身影,也再也没有出现在春晚舞台。
也许,会突然有那么一天,《难忘今宵》的歌声也会飘远。
每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想念赵丽蓉,想念陈佩斯,想念赵本山。
想念那些熟悉的笑容,想念那个逝去的时代。
但也只能是想念。
那些最好的记忆都被尘封在了岁月里,回不来了。也不必回来。
更多精彩影视中文内容,欢迎订阅Damai海外中文电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