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没错,很多“面粉”期待的《见字如面》又回来了。
这可能是我见过最简单的综艺节目。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光彩的服装、没有微博的热搜。
只有一封信和一个人。
这一点光是从这篇文章单调的配图也能看得出来。
可它也是我见过最有力量的节目。
这种力量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信”这个载体。
信不同于书。
信比较琐碎,随意,但也更完整,更真诚。
如果不是想说说心里话,何必写信。
另一方面是读信的嘉宾。
很多都是从业几十年的专业配音演员,比如赵立新老师。
第一期还请到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郎永淳,一出口就是“专业”两字。
即便是选年轻的新生代,也是像牛骏峰这样的小戏骨。
不谈他之前的作品,就是上周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本好书)里的表现,也称得上惊艳。
第一期的主题是:错位。
爱情的错位、事业的错位、命运的错位...我们总是在获得的同时,不断的失去。
因此这些错过大多数时候是遗憾的、是无奈的。
不过也有乐观的人,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就是一个。
19岁就考取了秀才,被誉为神童。
没想到此后竟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辈子穷困潦倒。
蒲松龄有多穷?
穷到压根没钱出书,即便是后来流传甚广的《聊斋志异》也是在他死后才被刊印出来。
为此,无计可施的蒲松龄竟然给“穷神”写了一封信。
“穷神啊,穷神,我和你是亲戚吗?”
“你就不能到别处去耍耍威风,给我放个假吗?”
为了方便观众,读信的时候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加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词汇。
比如,衙门换成了办公室。
用董勇老师略带哭腔的无奈语气读起来,真有几分苦中作乐的滋味。
不过赵立新的回信更加有趣。
一上来就是两句调皮的“东君、东君”,俨然变成了穷神。
一点儿都不使劲,却恰到好处。
“你只要学抠门吝啬、一毛不拔,只要学损人利己、出乖弄巧,只要学虚伪奸诈、伤天害理、泯灭良心,我保管你脱贫致富登上巅峰。”
通篇都是穷神对蒲松龄的嘲讽,嘲讽他为人太正直,不愿放弃做人的原则。
不愧是才子,吐个槽都这么清新脱俗。
既抱怨了生活,又夸了自己。
你完全可以把这封信当作一个无聊的自我安慰,但同时也是一个文人的自我坚守。
如果只是抱怨,就不会有后面的回信。
节目里许子东老师对这封信的解读十分有意思。
过年我们常说“恭喜发财”,可惜蒲松龄是“恭喜发才”,科举是培养人才的,而蒲松龄却又是个天才。
错位就错位在这两“才”上。
活泼的开场之后,第二封信的情绪一下子又沉重了起来。
写信的是一个参加过日本侵华战争的士兵:大岛中典。
这是他的临终遗言,也算是对战争中恶行的忏悔。
读信的依旧是董勇,却一点都没有了之前玩笑的味道。
字里行间,每一个回忆的细节都是一道难以忘记的伤痕。
当读到“杀人会上瘾”的时候,只有满身的寒冷。
即便是最后听到:
“我自知罪恶深重,所以希望我死后,能有人把我的骨灰拿到中国去,洒在天安门广场,让成千上万的人用脚踩我,就算是我的赎罪方式吧。”
你也只能看到满屏幕的:
绝不原谅。
可这绝不是这封信的全部意义。
读完之后的点评环节,史航举的一个例子算是说明了为什么这是一个有力量的节目。
例子是这样的:
火车上一对犹太情侣嘲笑着一个穿着简陋的男子,说他就像一个放羊的老头,事后发现原来这是犹太教的拉比。
两个年轻人羞愧难当,想要道歉,结果这个老头说:“你们不应该向我道歉,你俩应该找到你们嘲笑的那个放羊的人去道歉。”
同样的,有资格和权利去原谅与否的应该是那些埋在地下的亡灵。
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铭记。
接下来要说的这封信,不像之前大多都是出自历史名人之手。
这封信来自一个上海的小伙子,写给一个不知姓名的陌生女孩。
每天早上的七点十五分,这个名叫周宏翔的小伙子就会在上班的地铁上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
双肩包、翻盖的夏普、白色的耳机,安安静静地读着一本书,嗯,还是英文原版的。
一年多后,女孩突然不见了。
于是有了这封信。
他在信里写道:
“在你消失之后,我突然发现,我已经习惯了每天你习惯的那个位置...原本因为你慢下来的世界,突然又陷入了慌忙的节奏中。”
这其实是一封挺普通的信,信里无论是写信的男孩,还是不知去向的女孩和我们都不认识。
可是节目组还是选了它,我想这和节目的基调应该是分不开关系的。
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当牛骏峰还没开始读信的时候,弹幕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质疑声:
上海早上的地铁怎么可能读书?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女孩?
它像一个虚构想象的故事,和现代都市每天的快节奏生活格格不入。
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状态,当一个特例出现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怀疑。
这个女孩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似乎慢不下来了。
而《见字如面》就是想让大家慢下来。
写信慢,读信更慢。
可有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地倾听。
读了别人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
欢迎订阅Damai海外中文电视
收看精彩综艺《见字如面》第三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