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星期三

左手事业,右手家庭,《陪读妈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18年是“现实主义”题材爆发之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选择焦距百姓生活,以小见大,深入发掘当下社会民生热点。

从反应低龄留学的《小别离》到反应亲子关系的《虎妈猫爸》,都在收视率攀升的同时,将教育话题推上了舆论顶峰。


国内首部以海外陪读为题材的电视剧《陪读妈妈》以四个不同阶层的留学生陪读家庭为切入点,每一组家庭的人物关系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全方位地折射出当下留学生家庭生活与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观众看过《陪读妈妈》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感”。

剧中关于“校园软暴力”、“青春期早恋危机”、“抑郁症”等话题一经播出便引发观众热议,让社会大众对海外教育问题愈发关注,也让有留学念头的家庭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剧集着重刻画了包括李娜、胡媛媛、陈莉莉和夏天四位妈妈的生活、教育方式,她们分别代表了全托型、一掷千金型、全家的希望型、挚友型的四种教养方式。

“董事长”李娜(梅婷饰)是雷厉风行的行动派,但用管理公司的方式教育儿子丁一一却往往失效,最终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调低了姿态,获得了与儿子的双向理解。


女主角李娜是一位个公司CEO,面对顽劣的儿子,陷入孑然一身陪读境地的她关上洗手间的门,掩面而泣:教育孩子为什么比管理一个公司还难?


剧中唯一 一位非陪读妈妈夏天(曾黎饰)则成为“挚友+放养”教育模式的代言人,作为心态最为轻松的一位母亲,她的教育理念更侧重于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孩子更多选择权和决定权。


胡媛媛(邬君梅饰)则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李娜、陈莉莉解决了不少教育难题,出国多年的她逐渐摸索出劳逸结合、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不过为了弥补儿子父爱的缺失,胡媛媛在物质上对儿子杨洋有所溺爱,殊不知金钱并不能替代亲情。


包子铺老板娘陈莉莉(郝洋饰)将“全家希望”施加给品学兼优的儿子罗盼,过高的期望值与相对贫寒的家境,不仅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更令罗盼一度抑郁,好在陈莉莉最终调整心态,客观评价了中西教育的优劣,最终令儿子解脱。


可以看到,李娜、胡媛媛、陈莉莉、夏天代表了四种类型的妈妈形象,她们不同的价值观来自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背后则浓缩了广大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精髓。


伴随剧集播出,该剧收获的最多影评就是在剧中“看到了我的妈妈”,而许多妈妈观众也通过观剧映照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是一门学问。其实在李娜在抛出这个问题时,就已经暴露出了她对教育的认识有失偏颇,孩子不是员工,柔软的亲情也不是公司制度那么容易界定。

那各位妈妈们,你们又是怎样的教育理念呢?




北美观看途径:

Roku/FireTV/GooglePlay--Damai--点播--《陪读妈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